当前位置: 主页 > 专家 >

临空经济视角下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以鄂州花湖机场为例

来源:空中丝路峰会 作者:刘海平 
2022-01-05 17:02
   在4月12-13日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这为我们办好职业教育、服务临空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临空经济空前发展
   (一)顺丰机场落户花湖迎来重大机遇。2016年4月6日,中国民航局批复建设湖北鄂州花湖机场。花湖机场是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项目,是湖北省“头号工程”,由湖北省和顺丰控股集团联合投资,总投资376亿元,是全球第四大、亚洲第一大专业货运机场。按照规划,至2025年,鄂州花湖机场将满足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45万吨的目标;至2030年,旅客吞吐量1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30万吨;至2045年,旅客吞吐量1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65万吨。目前,机场正式进入校飞准备阶段,预计明年上半年通航。 
   花湖机场建成后,1.5小时飞行圈可覆盖五大国家级城市群,辐射全国90%经济总量和80%的人口。黄石城区距离机场仅8公里,15分钟车程,位于花湖机场临空经济区核心地带,位置得天独厚。花湖机场的建设,为黄石工业转型和城市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二)黄石临空经济产业基础深厚。作为一座工业城市和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黄石拥有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汽车零部件、工业互联网、生命健康、节能环保、现代服装和生产性服务业等九大主导产业,在布局上与花湖机场正好形成优势互补。为此,黄石市委、市政府提前谋划,主动作为,举全域之力抢抓这一转型机遇,提出“一带、两核、十二区、多节点”的战略布局,规划73.52平方公里,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区,包括:大冶还地桥临空产业起步区、开发区铁山智能制造区、西塞山临空先进材料制造产业园、下陆物流商贸会展区、黄石港临空城市综合服务创新区、大冶湖临空高科技制造园、黄石新港多式联运物流园,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新材料等高端制造业,加快培育科创服务、跨境电商、平台型总部经济、康养服务、生态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以及生态农业。
   (三)临空产业急需人才支持。黄石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工业是黄石的城市之魂。近些年来,黄石工业经济逆势上扬,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均名列全省前茅,2020年黄石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实现三年倍增,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位居全省第二,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考核中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等次,产业转型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前所未有,企业每年用工缺口在3万人以上。鄂州花湖机场和黄石临空经济区的建设,将带动20-30万人就业,特别是对机务、安检、物流和乘务专业人员的需求巨大。站在新时代临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风口,黄石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二、临空产业人才培养正当其时
   新时代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服务临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有基础、有特色、有亮点。
   (一)临空产业人才培养有基础。湖北黄石,因矿建厂、因工设市,拥有3000多年的工业冶炼史,120年的职业教育发展史。1964年,随着大批国企纷纷落户黄石,湖北省工业厅以省农业机械厂为依托,创办了湖北省第二技术工人学校,这是我们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办学的起点。到了80年代,黄石工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经济规模一直稳居湖北省第二,黄石职业教育也进入了最红火的时期,职业院校数量达到了68所。到了90年代,由于国有企业体制改革,黄石职业学校调整到16所。到了21世纪初,黄石城区职业学校由16所合并为3所。其中湖北工程职院就是由市工业技校、市交通学校、市商业学校、省机械工业学校“四校重组”而成。2015年,随着工业经济的强劲复兴,黄石城区的职业院校合而为一,由湖北工程职院牵头,组建鄂东职业教育集团。
   黄石职业院校从68到16,到3,到现在的1,反映的是一部黄石工业发展史。产业兴,则职教兴。
   (二)临空产业人才培养有条件。黄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把职业教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大关口,作为产业转型战略工程,举全市之力大力支持,投资33个亿,按照在校生1.8万人、占地970亩、建筑面积50万方的规模在临空经济区建设湖北工程职院新校区,在财政投入、政策供给、要素保障上全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三)临空产业人才培养有特色。近年来,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抢抓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机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不断探索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新路径新模式。
   1、办学初心使命:立德树人,以职兴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们提出职业教育的初心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职业教育的使命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职兴城,通过职业教育来服务推动黄石产业和企业发展。近年来,黄石职业教育的产业支撑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年职业培训量在2019年翻两番的基础上再翻一番,2020年达到12万人日,今年预计可达18万人日;毕业生留本地就业率两年增长15个百分点,2020年达到33%,今年力争再增5个百分点,达到38%。
   2、办学基本理念: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三个意识。我们坚持跳出职教办职教,把职业教育作为市场要素来谋划,树立跨界意识、推进产教融合,树立开门办学意识、推进校企合作,树立平台意识、坚持政校行企整合资源,建设产业学院,把学校办进产业园,把专业建进产业链,把课堂搬进车间,让学校像工厂、课堂像车间、老师像师傅、学生像学徒,实现产教联动发展。这种模式被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评为2020年度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优秀案例,并在教育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学术年会上作典型交流。
   3、办学主要举措: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推进职业教育转型。主动适应党中央和国家重大战略,推动职业教育“三转”,包括:教学方式由注重教向产教结合转变,学习方式由教学性实训向生产性实训转变,二级学院管理方式由教学主体向办学主体转变。职教转型,海阔天空。教师进企业及时了解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需求,提升教书育人水平;学生学中做、做中学,提升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二级学院扩大办学自主权,激发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活力,实现多方共赢。在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高考”平台对全国1200所高职高专满意度调查中,湖北工程职院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今年名列全国第十三名。
三、产教融合引领临空经济发展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如何构建职业教育命运共同体?围绕花湖机场和临空经济区,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提前谋划,开设航空专业。湖北工程职业学院依托机械工业建校,以机械加工和锻压两个专业起步,经过近60年的发展,形成鲜明的工科专业特色。近年来,我们坚持围绕产业链调整专业链、围绕专业链建设课程链、围绕课程链培育人才链,对接黄石产业地图,对专业进行战略性的布局调整。对接顺丰机场,我们先后开设了飞机机电设备维修、民航安全检查、跨境电商、智能物流等专业,在校生规模达2000余人。对接黄石临空经济区的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新材料、跨境电商等重点产业,我们一方面对机械、模具等18个传统专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另一方面,我们集中资源,大力发展大数据、机器人、物联网、跨境电商、智能控制等新工科专业群,重新调整设立了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交通物流、电子信息、商贸管理等8个二级学院。实践证明,这个思路是对的,这几年我们国家级、省级的品牌专业、技能大赛和教学成果基本都是出自这几个专业。
   (二)提前布局,建设航空产业学院。构建职业教育命运共同体,产业学院是重大突破口。通过鄂东职业教育集团这个有利平台,把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四方共同投入,共同建设产业学院,形成命运共同体。围绕黄石临空经济布局,目前湖北工程职院组建的产业学院有11个,包括: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跨境电商产业学院、电子信息产业学院、港口物流产业学院、环亚健康产业学院、新媒体产业学院等。
   2020年12月25日,湖北工程职业学院与黄石港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对接花湖机场,共建鄂东航空产业学院,重点培养对接临空经济区的临空商务、智能制造、智能物流等高新产业的高技能人才。航空产业学院怎么建?建什么?我们的主要措施是“六个一”。
   1、每个产业学院打造一至两个核心专业群。
   2、每个产业学院对接黄石一个产业、对接一批龙头企业。
   3、每个产业学院聘请一批行业内领军人物、创办大师工作室、培育一个教学团队。
   4、每个产业学院组建一个产教联盟或行业协会。
   5、每个产业学院成立一个产业技术研究机构。
   6、每个产业学院联合一批企业实施政校行企合作办学,开展企业员工学历和技能双提升行动。
   “六一个”建产业学院,把职业教育和政府、行业、企业资源整合起来,实现了管理精细化、校企对接精准化和人才培养优质化,有力地支撑了临空经济发展。
   (三)搭建平台,建设校企合作产教联盟。对接黄石临空经济区,我们与区内行业企业合作,成立由湖北工程职业学院牵头,由临空大中型企业以及相关主管部门、职业院校、科研机构组成的黄石临空经济产教融合发展联盟。通过联盟这个平台,把园区政府的政策、航空行业的标准、临空企业的需求和职业院校的人才等各方资源整合在一起,发挥各自领域的资源优势,共同推进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以及协同育人。
   比如,黄石港区总工会给予相关政策和财力支持,由湖北工程职业学院与园区企业合作,每年开展两期班组长培训;黄石港区人社局牵头制订并落实技能人才培训政策,与企业合作开设“新型学徒班”“专项技能提升班”“订单班”,开展政校行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实行旺产淡学的弹性学制,实现了招工即招生、入校即入企。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还牵头成立了临空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企业全面开展“产、学、研、转”一体化合作,围绕园区物流服务、临空产业、智能制造、机械电子、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方向,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校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水平。
   实践证明,组建产教联盟,政府支持、企业积极、学校成长,多方受益,效果很好。
    学校坚持以职兴城,服务临空经济,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的办学模式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今年5月27-29日,中华职业教育社把全国第九届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高层对话会放在黄石,由鄂东职业教育集团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承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郝明金、人社部副部长汤涛等国家领导,和全国25个省区市地方政府、职教社、职业院校、行业企业近400名代表出席会议,这是对黄石职业教育的高度肯定,也对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新模式给予了极大鼓舞。

(本文内容根据“2021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第三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峰会”嘉宾发言整理而成。)
文/鄂东职教集团、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刘海平

编辑:成橙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