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专家 >

基于建设空中丝路背景临空国际化职业人才培养路径浅析

来源:空中丝路峰会 作者:綦琦 
2022-01-10 11:4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5月举办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旨演讲中指出:“要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这里的“天上”就是指互联互通的航空航线网络。同年6月,习总书记在会见卢森堡首相格扎维埃·贝泰尔时强调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这是习总书记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和使用“空中丝绸之路”(以下简称:空中丝路)概念,也是对我国倡议建设“一带一路”内涵的丰富和拓展。2021年4月下旬,习总书记对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并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具体举措。我国倡议建设“一带一路”进入构筑空中丝路新时代,临空经济模式也将有望成为“十四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全新动力源。如何为支撑空中丝路高质量建设和保障临空产业群高能级集聚培养高品质人才已经成为亟需回答的时代命题。
一、空中丝路总体战略框架及重大意义
   空中丝路是我国倡议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已被纳入国家战略。为响应国家号召,北京临空国际技术研究院参与共同发起成立 “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联盟,并于2019年5月31日在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举办的首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峰会上,极具前瞻性和开创性提出:建设空中丝路就是以我国航空枢纽城市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核心城市为服务对象,以航空运输网络实现国内外枢纽机场互联互通为核心纽带,以推动我国临空经济示范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核心城市重点产业协同发展为重要抓手,以“双国双园”模式促进口岸通关便利化、临空产业集群化、发展成果共享化为创新举措,实施多领域、全方位对外开放合作的国家层级产业经济总体战略框架。其预设功能的充分发挥,必然需要各级临空经济区尤其是已获批复的17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高质量发展作为支撑,需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核心城市建立起的高效、便捷、经济的航空客货运输航线网络搭建,需要秉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理念,方能达成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形成双边临空型产业企业跨国深度合作和促进多边临空型产业成链、稳链、扩链的空中丝路总体战略目标。
   自2020年初国内外爆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建设空中丝路的战略意义日益凸显、战略价值显著提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绎,世界经济复杂性、不稳定性持续加码,全球经济再受疫情打击增长乏力。同时,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国家逆全球化、反自由贸易、扼制中国等思潮明显上扬,中美经贸摩擦越发剧烈,中欧、中澳、中日经贸走势不确定性猛增,我国对外贸易进入被迫式转向和倒逼式调整阶段。纵观全球中短期政经局势,转向和调整的方向就在“一带一路”。我国唯有精准施策、积极拓展谋求对东南亚、中东、中亚、中东欧、北部非洲等“一带一路”经济圈内发展中国家的双边和多边贸易的全新增长点,方能有望实现弥补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间经贸总额大概率减量。通过风险对冲进而维持住对外贸易领域良性局面,为我国新经济格局培育和成形争取极为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笔者认为:基于建设空中丝路总体战略框架,围绕国内外机场高质量发展临空产业群,加速将临空经济区建设成为依托航空口岸面向全球开放的高端产业集聚优先承载区,能够服务构建新经济格局的高能战略功能先导区。临空经济区就是积极探索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开展多领域、全方面共赢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和新机制的策源地。
二、国内外临空经济和产业的发展现状
   临空经济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航空枢纽为依托,以航空运输为纽带,以与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高效衔接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基础条件,以高时效、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集聚为标志,以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方向,以建设宜居、生态、智能、土地集约化的航空大都市为载体,通常能够吸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在环绕机场周围空间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在国际上,临空经济基本理论研究起源于二十世纪90年代末,美国航空商业研究专家约翰•卡萨达提出:航空运输是继海运、河运、铁路和公路运输之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五冲击波理论观点,预测未来航空运输的“蝴蝶效应”会影响全球经济发展趋势。随着我国自2005年起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市场并持续缩小差距,各级地方政府越发认同该理论并踊跃探索新实践,集中全要素资源优势,依托机场、围绕机场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但我们仍要清醒而客观地认知到:临空经济并不能孤立存在,需要通过临空产业的空间集聚发展,方能发挥其对区域经济指标的贡献作用。
   临空产业泛指以利用航空运输和机场资源为主要目的,布局于机场周边的多种产业类型的总称。它具有对生产要素的高效、安全、便捷等优势高度依赖的特征,能够形成围绕机场加速集聚态势并引发人才、资金、信息、物流等要素快速周转,最终推动实现其所在区域经济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积极对接和有效衔接。
   国外临空产业发展相对成熟且经验值得借鉴。我们以荷兰史基浦、美国孟菲斯、韩国仁川三个全球临空经济区发展成功典范研究为例,以便清晰向读者呈现国外临空产业的发展现状。第一,荷兰史基浦临空产业呈现综合多元化。该临空经济区先后经历了:先以候机服务、机场维修、航油航材、地勤服务等与航空运输活动相关产业主导;再探索修建多样化商业办公、休闲娱乐设施的服务业和推动产品依靠航空物流保障的制造业聚集的转变;目前发展成为以航空服务、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临空产业集群的三个产业发展和升级迭代阶段。第二,美国孟菲斯临空产业聚焦航空物流并逐步拓展为多产业协同发展。联邦快递总部位于该市,在其带动下航空物流产业链上各环节企业纷纷在孟菲斯机场周边聚集并逐步搭建起完整的航空物流产业链,目前发展成为以航空物流引领,汽车零部件、医疗设备、生物医药、电子通讯等高时效产业汇聚临空产业集群。第三,韩国仁川临空产业特征表现为航空运输与旅游休闲并重。机场所在地——永宗岛环境优美,有“水之翼”之称,机场西侧的龙游岛和舞衣岛也是是韩国海洋观光绝佳地点。在着力发展航空运输业的同时,韩国仁川利用优越自然条件,建设大量国际旅游综合设施,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集疗养区、海上世界、游乐园、餐饮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际临空休闲旅游中心。
   再将视线聚焦国内临空经济区发展。2013年3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第一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在郑州落地。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批复设立了17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临空经济和产业经过近8年的发展,其对所在地区域经济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成效初现。依托枢纽机场建设临空经济区,重点培育临空产业并使其发展成为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新引擎的模式已经逐渐成为地区政府的共识。为了更加全面地展示我国临空产业布局情况,笔者详细梳理了17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规划重点产业名录,具体参见表1。
表1 我国17个国家级临空经济区规划重点产业
序号 获批时间 临空经济区名称 规划重点产业名录
1 2013.3 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 1.航空物流业;2.高端制造业;3.现代服务业
2. 2016.10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 1.航空物流业;2.航空科技创新;3.综合服务保障业
3 2016.10 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 1.航空物流业;2.通用航空业;3.航空制造与维修业
4 2016.10 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 1.现代服务业;2.航空物流业;3.商务会展业;4.高新制造业
5 2016.12 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 1.航空运输业;2.临空现代服务业;3.临空制造业
6 2016.12 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区 1.全球航空企业总部;2.高端临空服务业;3.全国公务机运营
7 2017.3 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 1.临空高端制造业集群;2.临空服务业集群
8 2017.5 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 1.航空物流业;2.航空工业;3通用航空业;4.临空高科技产业
9 2017.5 贵州双龙临空经济区 1.航空运输业;2.高端制造业;3.现代服务业
10 2017.5 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 1.跨境电子商务;2.航空物流业;3.航空高端制造业
11 2018.4 宁波临空经济示范区 1.航空贸易物流;2.临空智能制造
12 2018.4 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 1.现代物流业;2.跨境电子商务;3.融资租赁
13 2019.3 南京临空经济示范区 1.航空物流业;2.航空运输服务业;3.航空制造业;4.现代服务业
14 2019.3 首都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 1.航空及相关产业;2.金融业;3.商贸服务业;4.文化创意产业;5.战略新兴产业
15 2020.7 长春临空经济示范区 1.航空运输业;2.先进制造业;3.现代服务业
16 2020.7 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 1.航空运输业;2.高端制造业;3.现代服务业
17 2020.11 福州临空经济示范区 1.航空运输业;2.临空高端制造业;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4.现代服务业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临空经济和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归纳出:全球客货易达性、产业集聚高能性、发展潜能可观性和呈现航空指向性、凸显科技引领性共五大临空经济特征。该特征也有望逐渐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对临空经济模式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共识。
三、我国临空产业职业特点和突出问题
   依据国内外临空经济研究成果和行业惯例,临空产业可以分为:航空核心产业、航空关联产业和航空引致产业三大类。根据国家级示范区规划重点产业目录,有具体涵盖:航空运输业、航空物流业、现代服务业、高端先进制造业、航空制造、飞机维修、航空航天科技创新业、综合服务保障业、通用航空业、商务会展业、总部经济服务、跨境电子商务、智能制造、航空融资租赁、文化创意、战略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7个适合在临空经济区集聚和发展的细分产业门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国民经济如此,临空产业亦然。每一个临空产业门类均对应多个职业种类,每个临空产业能如期实现高质量发展,其根本在于与之相对应的高素质职业人才的支撑能力。现阶段我国临空产业发展对职业需求特征明确,同时人才供给不足问题也十分突出。具体表现为:第一,临空产业驱动的职业需求显著,但人才培养导向混乱。临空细分产业门类横跨二三产业,纵贯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密集型等多种产业特质,很难甚至完全不能概括出临空产业职业需求共性特征。这也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临空产业企业招工难和院校毕业生在临空产业就业难之间矛盾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产业驱动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临空产业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核心职业能力导向。第二,临空指向特质的就业岗位明显,但员工适岗能力欠缺。临空产业的多元化和多层次决定了其就业岗位的多样性和复杂化,其中既有与普通产业相一致的普遍就业岗位,又有临空产业所独有的特种就业岗位。能胜任普遍岗位的员工为什么来临空产业就业,特种岗位的员工从哪里来、从何处招是摆在临空产业企业面前的人才困局。笔者认为:临空指向是员工培训的目标,临空产业从业人员能力提升的重点在于补足员工适岗职业能力短板。第三,产业发展的国际趋势十分明确,但对接国际标准不够。临空产业相比其它产业的最大优势就是行业企业能够高度参与全球分工和高效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与境外上下游企业人员的基本沟通和有效对接是企业对员工的更高层次期待,显然现阶段这种能力还十分欠缺。笔者认为:走出去、国际化是临空产业的发展趋势,参考既有国际商务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对接国际通用职业标准,有针对性地培养国际通用化临空产业技术型人才。
   在提炼临空产业职业特点和分析人才供给突出问题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临空产业优质人才画像为“临空指向+国际能力+职业素养”。虽然画像略显宏观和粗糙,但笔者想借此抛砖引玉,开启业内专家学者对该画像关注并期待引发深度研讨。
四、创新临空国际化职业人才培养路径
   面向空中丝路新时代发展新要求,跟随国内外临空经济发展新趋势,紧扣现阶段我国临空产业职业特点,创新思维科学谋划临空产业优质人才培养路径。综合临空产业需求和职业教育实践,笔者提出:产业导向、校企协同、职业教育的“三位一体”临空国际化职业人才培养路径。具体阐释如下:
1.坚持以不断满足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思路
   人才培养质量最终衡量标准是培养出毕业生和培训出学员的就业数量和适岗质量。空中丝路建设和临空经济发展所需优质人才绝对不是光靠院校“闭门造车”能够培养培训出来的,必须要紧紧依托临空经济、立足临空产业、围绕临空企业。各级大专院校尤其是职业院校,应积极行动、准确把握国内外临空产业各细分领域的发展动态,根据自身相关专业办学优势,有针对性地布局4-5个临空产业职业岗位,建立起临空特种人才培养优势能力。诚然,现阶段我国各级院校还缺乏直接了解临空经济发展动态的渠道,但是这个发展思路不能动摇。这更加迫切需要各院校临空产业相关专业带头人要多走出校园、走进行业、走入企业。笔者倡导:中华职业教育社应积极组织成员院校的领导和老师,与以北京临空国际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国内临空经济科研院所定期开展专题座谈和产业调研,以交流互鉴方式共促以临空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优质人才培养思路创新。
2.建立政校企协同产业学院为载体的人才培养平台
   临空经济区管委会承担着各地推动临空经济发展和促进临空产业聚集的主体责任。入驻园区的产业企业均渴望获得高素质、优技能且稳定地优秀人才以支撑业务发展,甚至已经将人才供给能力作为评估是否入园兴业的重要指标,这也应该成为各地临空经济区管委会不容推卸的职责所在和理应具备的服务能力。在国家层面大力倡导校企协同育人、鼓励产教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笔者建议:各级临空经济区管委会主动作为,根据重点规划产业发展的岗位需求和学科要求,依托当地优势职业教育资源,牵头组建政府、院校、企业共同参与的临空产业学院。发挥政校企三方合力,为当地临空产业持续输出优质人才。
3.构筑以国际标准职业教育为内核的人才培养体系
   建设空中丝路和深化临空产业必然需要能适应境外工作要求和境外业务拓展的外向型、国际化人才。对标临空经济和产业相对发达国家地区的临空指向型职业岗位标准,结合相关产业发展阶段需求,前瞻性开展我国临空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升级工作。笔者号召:中华职业教育社和北京临空国际技术研究院联合启动《中国临空产业职业目录和教育标准》编制工作,收集、整理、研究所涉及到的相关职业岗位人才培养的国际标准,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临空产业国际标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在此基础上,中华职业教育设牵头启动对我国各地各级临空产业学院的专业建设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开展评估,通过探索引入临空产业特有岗位系列资格证书考取等手段,运用发布《中国临空国际标准职业人才培养及临空产业相关专业建设质量蓝皮书》的形式,更加公正、公平、公开地高效推动临空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有机运作,最终实现服务临空经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构建空中丝路的重大现实战略意义,客观认知到国内外临空经济和产业的发展现状,充分尊重我国临空产业职业特点并直面现阶段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符合现阶段我国临空经济发展需求兼具中国特色的临空国际化职业人才培养路径。优质临空人才培养任重道远,需要你我共同努力。

(本文内容根据“2021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第三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峰会”嘉宾发言整理而成。)
文/北京临空国际技术研究院华南分院副院长、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綦琦

编辑:成橙
------分隔线----------------------------